前段时间,江西和江苏的苏北地区因为农村谁更漂亮的问题炒得沸沸扬扬,双方各执一词。很多苏北地区的朋友也想不到江西居然也和江浙沪扯上了关系,而且江西网友宣称江浙沪本就包括江西。
这让苏北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毕竟苏北在江苏,江浙沪指江苏、浙江、上海似乎是个常识问题。然而,往往有时候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却并不那么“理所当然”。
“江浙”本意
我们知道,“江浙沪”因包邮区而声名大噪,是三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在过去,我们把它叫作“江浙一带”。
上海在1927年之前属于江苏,因其迅速崛起而不再是一省能够左右的超级都市,在公元1927年,即民国十六年开始直辖(之前其实就已是事实上的独立城市),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乃至于今,上海都是直辖市。所以才有了“沪”单独列在江浙之后的说法。
那么“江浙一带”到底是指哪一带?“浙”很好理解,目前全国只有一个省带“浙”字,但是“江”却是众说纷纭。不单是由于带“江”的南方省份就有两个,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江浙”一词诞生时, “江”的具体含义,其实是指“长江以南”,即“江南” 。
“江浙”是一对词,长江、钱塘江是“江浙”的本意。这是自然地理本源。还有一个更为重要和决定性的本源——。
钱塘江
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还是一个行政区划。而一开始,它的行政区划就是跟着地理分布来定的。
江南即江东,与古“江西”相对
最早的“江西”并不是如今的江西,而是今天安徽的江北沿江一带。
最早的古“江西”
长江自江西九江陡然北转,往金陵(南京)一段的长江为西南—东北走向,大江以东的地区则称为“江东”,又叫“江左”。
从衣冠南渡的魏晋南北朝开始,以金陵为首的江东地区得到深度开发,开始崛起,逐渐演变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中国文明重心从北方开始向南转移,“江东”取代原来的古江南(湖南、湖北一带),成为狭义上真正的“江南”,即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江南。
“江南”成为繁华富庶、文化昌隆的代名词,建康(金陵,今南京)率先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城市,与当时的古罗马城并称为“东西方古典文明两大中心”。
自九江至南京一段的大江以东
区划时代:江南、江西沿革,“江浙”概念诞生
隋唐时期,“江南”正式从一个地理概念变成准行政区概念。唐代设“江南道”,为地方一级监察区。
这个“”还含有很浓重的“古江南”成分,几乎包括今天除岭南以外的所有长江以南地区(今浙江、江西、湖南及江苏、安徽、湖北之大江以南、四川东南部、贵州东北部之地),治所在越州(绍兴)大都督府。
其实,这个时候虽然南方被唐朝压制,但毕竟已经崛起,唐朝就觉得这个江南道太大了,有威胁,于是拆成了东、西两部分。
即和。
江南东道包括今天的浙江、福建、苏南五市(宁镇苏锡常)等地区;
则包含原江南道剩下的部分,即今皖南、、湖南、湖北长江以南等地区。
江南东道还被再细分成了镇海军节度使、浙江东道都团练观察使、福建都团练观察使三部分。而镇海军节度使辖区恰好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江南八府”之地,即江宁(南京)、镇江、苏州、松江(上海)、常州(今常州和无锡)、杭州、嘉兴、湖州八府。
此时“江西”的雏形——江南西道的核心就在今天江西一带。
唐末五代,南唐国占据原江南东道的润州上元县(今南京),改江宁府,作为国都,辖境包括原江南东道的润州、常州两府和原江南西道的大片区域,即今皖南、江西和湖南湖北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江北地区;
吴越国占据杭州作为都城,辖境含苏、松二府加今整个浙江。
南唐国几乎成为后来宋代的雏形,而吴越国则是两浙路的雏形。
宋代“江南路”范围比唐代的“江南道”缩小,整体西移,即浙江一带不再属于江南路的范畴。
宋代的江南路以南唐国辖境为基础,又分为东、西两路。
江南东路以建康(今南京)为首府,辖今江苏的南京、镇江、常州等地,安徽的长江以南地区和江西的东北部地区;
以洪州(大致为今南昌一带)为首府,主要就是今天的。
在宋代,江西是中原人士南下移民开发的重点地区。北宋末年的靖康之乱,是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宋代的江西曾是中国最繁荣、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也正是在宋代,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
宋代的江南西路
元代,始设行省,中国“省制”诞生。元朝将和合并为“”,以南宋行在杭州为首府,这是“江浙”一词,即使后来“江浙行省”消失,“江浙”一词还是被广泛使用。
即“江浙”的意思就是“江南”和“两浙”,虽然只包含江南东路,但是和江南西路的江西也是有渊源的。
江浙行省(绿色)、江西行省(红色)
江西行省在元代正式诞生,大致地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 这是“江西”首次作为行政区划名存在,它实际上就是由之前的江南西道/路简化而来。
元末,起兵于淮西凤阳的朱元璋率军占领江浙行省的集庆路(今南京),并以此为基地纵横天下,扫灭长江中游的陈友谅和割据江浙行省平江路(今苏州)的张士诚,建立大明王朝。
南直隶
明初以原江浙行省的北部一带(今江苏、安徽长江以南地区)和河南江北行省的南部一带(今江苏、安徽长江以北)合称“直隶”,后称“南直隶”,以应天府(南京)为核心,该地区各府、州直隶于中央六部。
后大致以长江为界,以南设应天巡抚,以北设凤阳巡抚,分区管辖。应天巡抚辖境还包括了浙江省的杭、嘉、湖三府,即涵盖江南八府全境。
凤阳巡抚与应天巡抚
清初,“南直隶”被改为“江南省”,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最不江南的江南行政区划,其大部分土地均在江北。
因其首府所在地南京位于江南,故而全省因之。顺治年间,分江南为左、右两个布政使管辖区。
清康熙年间,将原属左布政使的扬州、淮安、徐州两府一州之地划归右布政使管辖区,和左布政使管辖区正式分省。
右布政使管辖区以江宁(南京)、苏州二府首字取名“江苏”,左布政使管辖区以安庆、徽州(黄山)二府首字取名“安徽”。江苏、安徽诞生。
但“江苏”、“安徽”这两个名字在清代几乎不怎么用,一般称“江南右…”和“江南左……”。所以它们名义上分省,形成了现代江苏、安徽两省的雏形,但在满清官方那里,还是总体以“江南省”称之,“江苏”、“安徽”只在细化区分的少数情况下使用。
所以,驻江宁(南京)的两江总督才叫“两江总督”,统管江南、江西两省事务,又可以说这是统管江苏、安徽、江西的三省总督。
而这个“两江”的范围,大致与过去的南唐国辖境吻合,正好又是南京的“势力范围”。
两江总督辖境
所以,如果我们在清代说“”一带,指的便是,或者,而不可能是“江苏”和“浙江”。
清末民国时期,“江苏”、“安徽”成为这两地官方唯一名称,使用频率才渐渐高起来。而只有“江苏”一词带“江”,它便逐渐取代“江南”或“两江”,成为“江浙一带”中“江”的具体而独占的含义。
在清末、民国时期学者、文人、革命家的各种表述里,“江浙”一词逐渐成为江苏、浙江的专属,并随着报刊、书刊的流行而广泛传播。
由于连安徽都被排除在“江浙”之外,中间还隔着安徽的江西便更不可能让人想到其和“江浙”的关联了。
到了现当代,安徽、江西与江苏、浙江之间的经济差距比较明显,更加深了这种认知的“合理性”。本质上,这种差距就是沿海开放先行和内陆后进的差距。
“襟三江而带五湖”的南昌
结语
总之,从唐代的江南道开始,江西便与今江苏、浙江、安徽等行政地域连在一起,五代十国和宋代先后属于以南京为首的南唐国、江南路,元代开始单独成立行省,与江浙行省分治,清代仍在“两江”的范畴之内。它自始至终都有一种浓重的“江南气息”。
这也是江西明明很靠南,也明明很中部,却属于华东地区的原因。华东的区域中心是南京,龙头老大是近代以后迅速崛起为亚洲第一的大上海。
所以,江西属于“江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历史渊源的。但世人皆知,我们都应该把目光放在未来,期待江西越来越好,再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