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神的助理教授,是北大等名校对于特殊人才特别设立的破格职位,相当于副教授级别。职称已经是正高级研究员,与教授平级。
你喜欢孤独吗?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散步,一个人看书,不想说话,总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发呆。还是提到孤独,想到的就是忧伤,心情低落地想要逃避,哪怕在最热闹的聚会上,也能感受到自己内心消沉的气息?孤独,是一种生活方式,提到北大韦神韦东奕,在人看来经常孤身一身,看着很孤独,但可能这正是他的成功之处。
天才是孤独的
天才是孤独的,种种处事方法可能与常人不同,喜欢独立思考,特立独行,不善于交际,习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审视自己,好比自己的内心拥有一个绝对领域,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地方,在那里以独特的方式与自己对话,而正是因为有这个绝对领域的存在,更加造就本就独立思考的做法更加的放大化,以至于缺少社会活动中与他人的对话,也只有维持这种状态,才能更加高度的集中注意力,他还会在意助理教授职称吗?必然不会。如果有人对你的评价是不善于交际,那么你可能也是个天才!
关于“注意”
普通人害怕孤独,因为我们跟天才所处的思想维度差异。我们害怕孤独,需要融入社会中,去与人交流,通过工作,生活去感受对方,也从对方那里得到温暖、快乐,得到爱与认同。而天才则完全不同,因为思想维度的更高级,其所拥有的高度注意力,会完全将精力集中在某个特定的点,从而忽视周围的事物,忽视与人交流的欲望。好比在观赏魔术表演,当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表演者所需要我们注意的某个点时,真正对于表演者实施魔术的技巧我们便会完全无视,看不到,也听不到,突然出现的魔幻一幕降临时,我们才会觉得神奇无比。
在心理学中,这种状态被叫做“注意”。“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它不能单独进行或完成,它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属性或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都是注意的基本特征。
天才往往都在某一个特定领域拥有常人没有的天赋,韦神说过:“我只是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正是因为有了强烈的兴趣,初中二年级时,韦东奕提前加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奥数训练队高中时就获得数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并顺利保送到北大,本科毕业时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破格录取资格(首例,免英语)。
这种强烈的兴趣会在脑海中印下非常深刻的记号。“注意”会对大脑所接收的事物进行选择,当选择性唯一且强烈的时候,更加会排除外界的干扰,比如与他人交流、再比如普通人的各种日常所需等等,从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在大脑中形成无比复杂的系统构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天才都是孤独的。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提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越是庸俗的人越是喜欢交际,高手都是孤独的”。韦东奕只用老年人手机,他不合群,他用矿泉水瓶子喝水,再就着吃两个馒头。人们无法想象他的这些日常行为,他也变不成普通人,因为“ 孤独排斥庸俗,庸俗无法理解孤独 ”。
亚瑟·叔本华
相对于天才,普通人无法做到与孤独为伴,因为无法忍受枯燥无味的生活,需要融入到社会中,社会中的人际交往,饭局应酬,是否会察言观色已经作为了一门课程与艺术处处影响着日常中人们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生活迫使我们去适应每一个剧情,而在舞台中,你又扮演了什么角色?落幕的时候,是否还能找到曾经的自我?
《百年孤独》有这样一段话:“所有的人看起来都很孤独,并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摆脱孤独,但事实上仍然延续了自己的孤独。孤独是造物主对兽群的诅咒;孤独是孤独的唯一出口。”
人们要避免庸俗,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时地审视自己,把社会交往作为一种能力来看待,而不是沉迷其中,适时地交往有助于生活与工作,过度的交往只会浪费最为宝贵的时间。学会如何与孤独相处,在孤独中净化心灵。我在上一篇文章《你要习惯物是人非》中提到了一个故事,曾经我问过一个比我年龄稍大一点的朋友,心烦的时候喜欢做什么。他说:散步。散步是与孤独相处的最好方式,散步时思想放松,头脑清醒,可以使我们仔细想一想每天遇到的人和事,对于困难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解决。去享受这一刻的孤独,会发现其实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有的烦恼无非是自寻烦恼,自己想要的目标会在这一次次灵魂的洗礼中慢慢达到,让我们在孤独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