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 Leon Gerome Ferris所画《1785年富兰克林返回费城》
在18世纪北美大陆即将爆发革命前夕,那些与英国有“世仇”的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国),幸灾乐祸地期待着仇敌的“好戏”开场。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害怕在形势明朗前亮明立场,招致英国的报复。
同时,北美殖民地也迫切希望能得到欧洲国家的支持,只是苦于在英国隔绝下不能进行沟通。
在双方都无法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时候,有一个人促成了法国援助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他就是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Z治家和文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寻求国外援助
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北美各殖民地代表围绕一系列问题发生争执:美国是否需要外国援助?获得一个同盟国是否对美国有好处?美国能独自与英国对抗吗?
8月23日,英王乔治三世正式宣布13个北美殖民地为“叛逆”,消息传来,大陆会议的多数议员惶恐不安,他们还不敢下决心与宗主国断绝一切关系。
1775年11月29日,大陆会议任命由5人组成的“秘密通讯委员会”(1777年4月改名为“外交事务委员会”,即美国国家的前身),职责是管理对外事务,负责“L系不列颠帝国、爱尔兰以及其他地方的朋友”。
在亲英派代表的压力下,大陆会议刻意将“其他地方”的概念模糊表述,以免过于触怒英国。其实在当时,“其他地方”只可能是指代英国在欧洲的“世敌”——法国和西班牙。
富兰克林凭借在欧洲广阔的人脉和崇高的威望很快成为该委员会最重要的一员。为打开与欧洲L系的大门,富兰克林开始频繁地与欧洲朋友进行书信往来。尽管大陆会议所在地的费城暂时未被英军占领,但城里到处是英国间谍,富兰克林必须非常小心谨慎。
富兰克林找的第一个人是尼德兰(今荷兰王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托马斯,他当时住在海牙。尽管尼德兰王国已不复当年“海上马车夫”的威名,但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仍然是欧洲Z治新闻的“潜听哨”。
在1775年12月9日的信中,富兰克林正式授予托马斯“秘密通讯委员会观察员”的头衔,任务是“利用海牙作为各欧洲国家使节集散地的条件,探寻各国对援助美国的态度”,并希望他向当权人士游说同北美殖民地贸易的意义,推荐北美急需的军事人才。
美国外交与国际间谍事业就此开始了。
北美殖民地小心翼翼地寻求外部援助,而英国的敌人也在做类似的努力。18世纪前半叶,欧洲几个强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战争各方的组合时有变化,然而无论怎样变,英国同法国、西班牙、尼德兰始终是死敌。
177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登基,任命弗尔仁尼为外交大臣。弗尔仁尼本质上是个保王派分子,虽然对北美资产阶级革命抱有反感,但他很敌视英国,英国的麻烦就是法国复仇的黄金时机。
弗尔仁尼想要帮助抗英的北美殖民地,但前提是殖民地保证能打赢战争,法国可不想为一个失败的交易付出金钱和生命。弗尔仁尼迫切希望得到真实的情报,而当时欧洲关于北美革命的信息经常是破碎甚至自相矛盾的。
法国上下普遍怀疑“由农民组成的北美军队”能否抵挡得住训练有素的英国正规军,时任法国驻英国大使的吉纳斯认为:“如果在美国找到一个能人,善于从Z治和军事角度分析形势,并能够预见事件的发展,对我们是十分有利的。”
吉纳斯向弗尔仁尼推荐阿夏德•德•邦弗洛尔,让他秘密前往北美进行联络,并实地了解北美殖民的斗争情况。
时年26岁的邦弗洛尔出身于没落的法国诺曼家族,他喜欢周游世界,曾有5年时间在美洲大陆漫游,并因此花光所有家产。但在吉纳斯看来,邦弗洛尔是个“回头浪子”,渴望为家族赢回荣誉,也立志在军队里大展宏图。
为了打消弗尔仁尼的疑虑,吉纳斯还替邦弗洛尔作了担保:邦弗洛尔先从国库领取200金路易作为路费,如果他没能完成使命,吉纳斯将全额赔偿损失。
弗尔仁尼还是不放心,邦弗洛尔没有间谍工作经验,连英语也说得结结巴巴,但吉纳斯强调这正是邦弗洛尔的优点,因为英国反谍部门不会注意上他。最终,这个年轻的没落贵族如愿以偿地拿到了200金路易。
临行前,吉纳斯嘱咐邦弗洛尔要时刻关心所见所闻,并详细记录自己的印象和感受,还特别强调了他的身份不是法国代表,而是一个在欧洲有许多政界朋友的“安特卫普商人”。
为符合商人的身份,并防止信件被英国密探截获,邦弗洛尔随身携带的信件大多是一般的商业内容,真正的秘密内容都是用牛奶书写的,只有信纸被加热的条件下才显现出来。
1775年9月8日,邦弗洛尔乘船前往北美,途中不幸遭遇夏季飓风,使航程比平常延长了两倍。好不容易上岸后,邦弗洛尔根据上峰交代,第一个要找的人就是富兰克林。
但邦弗洛尔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见到富兰克林,他既没有外交使节所持的国书,也没有官方身份,甚至连当时拜见名人所盛行的介绍信也没有。
邦弗洛尔突然想到一个朋友,能帮他见到富兰克林。此人就是商人弗朗西斯•戴蒙,他出生在巴黎,后来移居到费城,并与当地一名女子结婚。戴蒙的英语非常流利,也时常帮助在北美的法国人补习英语。
最关键的是,他在富兰克林领导的一家图书馆里兼职当管理员,还帮助富兰克林补习法语。这家图书馆位于木匠厅(Carpenter’s Hall)的二楼,当时许多殖民地代表曾在楼上的图书馆借书,而戴蒙则负责借阅工作。
邦弗洛尔L系上戴蒙后,言语中多次暗示其此行的使命。富兰克林听完戴蒙的介绍后,心中既兴奋又紧张,他担心邦弗洛尔会不会是双重侦探,或者干脆是一个英国间谍,一旦他把“秘密通讯委员会”的一切透露给英国,那北美殖民地的独立事业可就危险了。
但富兰克林抱着“拼命吃河豚”的精神,决心见见邦弗洛尔。经过仔细斟酌,富兰克林将会面的地点选在木匠厅。
从1775年12月18日至27日,双方共进行了3次长谈。第一次长谈是在一个寒冷的晚上,大家约定趁着夜色,各自走不同的路线前往会面地点。
富兰克林到后,戴蒙把大家领到二楼。走在楼梯上,大家的心都悬着,如同登上绞刑台,小心翼翼,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所有的百叶窗也都拉严实了,防止漏出一丝灯光,引起别人的注意。
邦弗洛尔开始只是机械地复述弗尔仁尼的指示,向美国人表示法国的同情和良好祝愿。邦弗洛尔明确告诉美国人:法国对加拿大没有任何企图。一旦美国人的疑虑减轻,邦弗洛尔就继续暗示:如果美国宣布独立,法国的港口将继续对美国贸易开放。
这番表白让富兰克林确信邦弗洛尔是法国国家派来的,随即及时调整了谈话思路。在整个谈话中,富兰克林一直积极主动,而邦弗洛尔则是更多地被动回答。
富兰克林首先询问法国是否会援助美国,援助的前提是什么;邦弗洛尔回答会,但不知道具体条件是什么。
富兰克林又单刀直入,问法国是否赞同北美殖民地追求独立的斗争,邦弗洛尔借口自己只是一个公民,不清楚国家的立场,但在富兰克林的连续追问下,又说自己觉得法国国家应该抱有良好祝愿。
当时,美国大陆军的许多军官都没有经受过战争洗礼,富兰克林请求法国派两名军事教官来帮助训练,邦弗洛尔顾左右而言他,最后允诺回去后向“朋友”转达这个请求。
由于美国自然资源丰富,但缺少金银矿产买武器,富兰克林询问了用其他商品换取武器弹药的可能性,邦弗洛尔强调法国国家不会参与到具体交易中,只会让法国商人与美国进行交易。
会面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虽然邦弗洛尔一直遮遮掩掩,但富兰克林已摸清了法国有意帮助北美抗英斗争的底牌。
在最后一次会面结束后,12月28日,邦弗洛尔立刻给弗尔仁尼写信,介绍木匠厅会晤情况和他对总体形势的判断。信中对美国处境的评估明显高于现实,充斥着富兰克林的“乐观精神”。信中写道:
“美国人已经为全面抗英战争做好了充分准备。……这里每一个人都是士兵,军队着装整齐、军饷充足、装备精良。大约有超过5 万名的正规军,还有更多不要军饷的志愿者,他们不畏一切,是革命胜利的可靠力量。北美殖民地一定能够独立。”
其实,美国大陆军在最多的时候也只有1.8万至2万人,军队薪饷也很少。军人们经常是衣衫褴褛,特别是在冬季的时候,还必须忍受疾病和饥饿的侵袭。
其实,邦弗洛尔也不是有意夸大,完全是由于自己渴望成功的冲动,而在客观上促使了法美的联合。
1776年2月27日,邦弗洛尔积极评价北美斗争的信件终于送到法国,弗尔仁尼更加坚定了请求国王路易十六援助北美殖民地的信心,并积极联络西班牙和尼德兰一起行动。
虽然这些国家还没做好与英国公开为敌的准备,但它们决心秘密援助北美革命斗争,反正能让英国军队陷在北美战争泥潭越久越好。
“秘密通讯委员会”也受到邦弗洛尔秘密访问的鼓舞,于1776年3月2日任命席拉斯•迪恩为特使前往法国谈判。法西尼三国共同选定了一个中间人负责对北美殖民地的援助,此人就是著名的剧作家、社会活动家博马舍。
他为了宣扬自己的Z治主张,维护社会底层群众的利益,曾在巴黎法庭当众揭露法官的腐败,为此被捕入狱。作为自由的交换条件,他受遣赴伦敦充当间谍,取回一份事关国家安危的机密文件。
博马舍非常支持北美抗英斗争。1776年4月,在法国国家的赞助下,博马舍建立了一家名叫“地平线”的中介公司,主要是向美国提供武器和其他物资。虽然法西尼三国此时仍维持“表面的中立”,但已开始介入反对英国的战争中。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宣布美国独立。随即富兰克林作为美国使团成员,于10月27日乘船前往法国,与路易十六谈判签订商业条约。
1778年,富兰克林参与签订了《法美同盟条约》。
从3年前那个冬夜里的秘密会晤开始,由于富兰克林的机智领导和成功的外交策略,法国对美国的独立事业投入了大量金钱、物资甚至军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