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随着时代变迁,有些职业逐渐消失了,比如走街串巷锯碗锯缸的、糊顶棚的、修雨伞的等等手艺人。随之而来的是新职业的应运而生,比如满大街川流不息的快递小哥,拍视频带货的各路网红,酒后代驾的司机等等……
“陪诊”,就是一个顺应智能时代到来的新职业,网上也有叫“陪诊师”的。“陪诊“职业的兴起,与智能手机时代提前到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如今,各地三甲医院都是人满为患。假如你第一次去医院,都不知道先跨进哪个门,建卡、挂号、扫码、打单、取结果等等……你会被各种流程搞的一头雾水、晕头转向。
玩转智能手机的年轻人,都觉得这些有点儿麻烦。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不知何时起,去医院看个病,更成了一件走在疾病本身之前的大难事。
所以,当在微博上看到“陪诊”这个热搜时,顿觉自己再次落后了一步。
网传,莫慧玲就是一个来自广西的95后姑娘,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毕业后到了一座大城市,根据自己的专业,做着一份说不上喜欢也不讨厌的工作。
与许多人不一样的是,今年2月份的时候,她辞去了时髦的舞蹈老师的工作。而走上了一条不少人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务工之路:陪人到医院看病,美其名曰:“陪诊师”。
不熟悉智能手机系统的老人,行动不便的孕妇,惧怕人群的社恐,农村人和小城市到大城市来看病的人等,都成了姑娘的主要服务对象。
当紧张、焦虑,陌生、迷茫或者其他问题困扰他们的时候,陪在他们身边的莫慧玲,便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扰。
“陪诊”结束,对于一些老人,她会耐心叮嘱用药注意事项,下一次再来做哪些检查等等。
为了更好更高效率的进行工作,她还专门自学了医学常识和各地方言。一天最多的时候,她能陪诊7名患者。工作虽然是辛苦点,但是她也得了不菲的报酬和收入。
虽然她也经常遇到质疑,被戴上黄牛、医托、医导等等不好听的帽子。但她们最看重的,还是那些被帮助到的人,如何对她的评价。
不得不说,当我们还苦恼于这些日常生活琐事时,有人已经捷足先登,走上了以“陪诊”为谋生手段的就业之路。
当然,要当好一个“陪诊师”,最起码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熟悉所在城市医院的基本情况,包括医院有多少科室,有什么样的知名专家和主治医师及医生,同时要熟悉医院内部布局,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到就医的地点;二是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要有耐心和同情心。所有生病的人,都容易脾气暴躁或抑郁。所以要求在“陪诊”过程中,要尽量满足患者的多种需求。只有耐心和感同身受的人,富有爱心的人,才能当好一名“陪诊师”;三是最好有一定的医务专业知识,患者和家属难免会把“陪诊”师当成懂医学的专业人士,所以会有很多问题进行咨询,“陪诊师”要给耐心认真的答复。并给患者以满意的服务,使患者有一个愉悦的心情,面对各种疾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
就目前初始阶段,虽然“陪诊师”当前还属于三无职业,没有营业执照,没有税务登记,没有固定办公D址,但他们确实方便了群众就医难看病难的问题,也添补了社会就业岗位的一个空白。
目前有前瞻眼光的有识人士,已经看好了“陪诊师”的市场前景和利润空间。甚至有商业头脑人,已经着手在成立“陪诊”公司,招兵买马或招聘合伙人。淘宝等知名网站,也已经开始承揽医院“陪诊”、医护用品经销等与相关的这些业务。
“陪诊师”,作为一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新职业,只要规范管理,相信一定会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