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京的名酒,很多朋友都以为北京只有一种名酒二锅头,实际上还真不是。这个老一辈人恐怕都知道。北京餐桌上的白酒最早有3大知名的,分别是二锅头、莲花白和菊花白。这三种酒被老北京人家比喻成儒、释、道三家。
今天主要跟大家讲一讲老北京“菊花白”菊花白可以说是集宫廷文化、道家文化、中药文化、酒文化于一身的御用养生酒,酒体高贵、口味独特,充分体现了“气阴双补、平衡阴阳、延年益寿”等皇家养生理念。2007年,菊花白因为酿制技艺独特、品质卓越,被列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保护重在传承,传承在代代酿酒者之间,但当现在人还能看到过去的东西依旧鲜活的摆在眼前时,这个传承的过程,也一定是活在代代饮酒者的口中。据记载,菊花白酒在同治年间约1862年,清廷为缩减内务府开销,裁人减员,有3个酿酒的太监便带着菊花白酒的酿制秘方,在民间开了仁和酒铺,酒铺原位于西什库西四南,几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仁和酒厂,在北京的房山区。
用菊花酿酒,还是源于重阳节的习俗,自古重阳有登高望远、插茱萸、喝菊花酒的习俗。说起这重阳饮酒,不由得想起老北京有种酒叫做菊花白。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一般由晚辈向长辈敬献菊花酒,以求老人健康长寿,所以也被称为“长寿酒”。
据南朝梁关均撰《续齐谐记》记载,“九月九日饮菊酒,祸可消”;后来,重阳节饮菊花酒逐渐称为民俗;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并加入了地黄、当归、枸杞等中草药,保健效果更佳。老北京的菊花白,在过去是进贡宫廷的御酒。
当年制酒的器具为铜锅、一套三件、呈高筒型:一个铜锅,里面一个套锅,上面冷却器是锡的;置于大灶上,蒸酒的时候严丝合缝,不跑不冒。这种铜制套锅沿口套接严密,十分精巧,造价昂贵,非普通民间酒坊粗糙的酒具可比。而且这套酒具的操作工艺十分复杂,需经过师傅指导、演练才能掌握,蒸馏器的使用更是秘不示人。
仁和老号制酒时,宫里虽然并不派人来监督,但是秘方始终不敢外传。酒酿好后,皇宫会派小太监来抬酒,同时也发给仁和一份进宫的“出入证”,叫做送帖,老号的人也可凭送帖入宫送酒,宫内收酒后给回帖,每回抬十几种酒,有菊花白、桂花露、玫瑰露等,一坛约15斤,在清光绪年间最为兴旺。
爱新觉罗·溥杰先生生前多次为“仁和酒厂”题词、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