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人都记得一则公益广告:一位母亲给老人洗脚。一个小男孩儿在默默地看,突然转身跑了。一会儿,男孩端着半盆水跌跌撞撞地走来,说:“妈妈,洗脚!”虽然水洒了一地,可是,两位母亲脸上都露出欣慰的微笑。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是孩子呱呱坠地之后接触最多,最亲密的人。所以,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孩子生命路上最好的老师。
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说的是人初生之时,是纯善无恶的。那么,为什么许多人长大后变得不纯善了呢?是因为受到后天环境的熏染,不能得到正确的教育,才遮蔽了天性的光芒。
环境,包括很多方面。《孟母三迁》,讲的是生活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作为家长,起码要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静,尽量少有不良因素干扰的学习环境。如果你这边“哗啦哗啦”垒长城,孩子在旁边算题写字,输赢算得可能会比习题准;你这边吆五喝六猜拳行令,孩子在旁边“苦读诗书”,酒令会比诗词更精通……相反,如果孩子在安静地写作业时,你静静地在旁边读书,一旦孩子有需要,你随时备咨询;或者,你和孩子一起亲昵地读故事,你专注地倾听孩子给你读书……那又是多么温馨又美好的画面!
父母的“三观”反映到行动上,便是对人对事的态度。这更是直接决定孩子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关键。
首先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放任自流,撒手不管,孩子自然不会养成什么好习惯。就像树木一样,不整枝不打杈,别说做栋梁,恐怕疯长得一器不成!而简单粗暴,强硬打压,造就的一定是口是心非,不敢担当,为求逃避责任,可以不择手段的人;如果一味溺爱孩子,一切都包办代替,孩子将毫无自信,一无所长。家长不是能力强吗?你就操心去吧!
对待孩子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逐渐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各种能力,尽快离开家长这个拐棍儿,独立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再就是父母对待家人的态度。父慈子孝,代代传承。你对老人温言软语,尊敬和顺,孩子肯定不会对老人发脾气,甚至出言不逊。家人之间互相关心体贴,家庭氛围和睦温馨,孩子自然性情温和,乖巧可爱。如果家里整天剑拔弩张,甚至家庭破碎,孩子由于爱的缺失,也会变得冷漠或暴力,更有甚者出现严重的问题。所以,为了老人,为了孩子,请三思而后行,善待自己最亲近的人,珍惜完整的家。一家人平安、健康地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父母对待别人的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你待人彬彬有礼,孩子也会尊敬他人;你若伶牙俐齿不肯吃亏,孩子也会斤斤计较,分毫不让。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们在一起难免打闹,本是无意玩笑,小事一桩。如果孩子告诉父母,某人打他了,有人会毫不在意地笑着安慰孩子:“没事儿,他和你闹着玩儿呢!告诉他,以后别打了!”宽容和理解便种在孩子的心中;也有的父母会说:“他打你,你不能打他啊!”一句话,孩子就学会了以牙还牙,寸步不让!
当好父母真的很不易。不要怨孩子不听话,不要怪孩子学习差,只问问你自己是如何给孩子做榜样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也不要认为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孩子便成了老师的事情。岂不知,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远不如您一言一行的示范。为了能拥有一个优秀的孩子,请您从现在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孩子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