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津贴为何年年呼吁仍年年“遇冷”?

  多地气温创新低,户外劳动者亟待加强劳动保护,然而,一些地方低温津贴落实仍不到位

  低温津贴为何年年呼吁仍年年“遇冷”?

  阅读提示

  低温津贴落实不到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家法律规范层面缺少明确的低温津贴规定。关于低温保护的规则主要存在于地方性法规以及文件中,且为数不多。这也导致企业对于低温津贴的关注度较低,支付意识不强。

  “只听说过高温津贴,还有低温津贴吗?”被问到有无低温津贴时,北京环卫工李明很惊讶。她问了工友们,都表示不清楚这项津贴。

  入冬以来,大风降温接踵而至,这给户外劳动者的工作带来不小挑战。

  低温津贴是用人单位给予低温作业劳动者的劳动津贴。2021年1月,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发文,指导企业对严寒天气作业劳动者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不过,低温津贴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连日来,记者采访了近20名环卫工、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户外劳动者,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没有听说过更没有拿到过低温津贴。

  低温津贴为何年年呼吁仍年年“遇冷”?记者对此展开调查采访。

  “听过,但从未收到过低温津贴”

  “我现在干活,戴一双棉手套再加一双皮手套。一天下来,棉手套湿了干,干了又湿,但如果只戴皮手套,不保暖,手很容易冻僵。”李明说,工作10多年来,她每年冬天都会用烂两双手套、穿坏两双鞋子,“冬天比夏天难受多了,夏天偶尔还能找个树荫避暑,冬天,只要在室外,到哪儿都是冷风飕飕。”

  “大风还不算什么,下雪后化雪那几天才是最冷的,有时小腿以下都冻僵了。”快递员吕蒙是受访者中少有的听说过低温津贴的人,“听过,但从未收到过低温津贴。”

  与此同时,记者还采访了吉林、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的户外劳动者,仅少数受访者表示“收到了低温津贴”,其余受访者均表示“不了解”。他们所在的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至零下20摄氏度。

  根据国家标准《低温作业分级》,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摄氏度的作业,便属于低温作业。不过,对于低温津贴如何发放,国家层面暂无明确标准,散见于各地的规定中。

  例如,吉林省规定,每年1月、2月、12月,向连续作业4小时及以上的低温户外劳动者发放每月200元的低温津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规定,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室外作业的劳动者发放每月最低200元的低温津贴;上海市环卫行业经过集体协商,建立了低温津贴制度,从每年12月至次年2月,给一线环卫工发放低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

  内蒙古自治区则规定,对于在零下25摄氏度及以下高寒天气室外连续作业4小时及以上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应发高寒岗位津贴,每月230元。“只有在零下25摄氏度的环境下,连续工作4小时以上才可以领取低温津贴。”不少劳动者认为这一要求过于苛刻。

  国家法律规范层面缺少明确规定

  “低温津贴落实不到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家法律规范层面缺少明确的低温津贴规定。关于低温保护的规则,主要存在于地方性法规以及文件中,且为数不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沈建峰指出,2004年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只规定了计算最低工资时要扣除低温津贴,但并未明确用人单位支付低温津贴的义务。

  沈建峰说:“总的来看,低温津贴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并且在已有的规定中,法律效力位阶低,难以设置法律责任,这也导致企业对于低温津贴的关注度较低,支付意识不强。”

  “用人单位在低温津贴发放上的违规成本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其违规行为。”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栋表示,目前,劳动监察部门对低温津贴的监管力度较弱、处罚力度不足,大部分地方对于不按规定发放低温津贴的单位,处理方式仅为“责令整改”,用人单位仅面临较轻的行政处罚或警告,甚至部分地方处罚标准并不明确。

  当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被问及是否申请过低温津贴时,他们有些疑惑:“找谁要补贴?要了,会给吗?”

  回顾近年来经手的劳动纠纷案件,杨栋表示,劳动者大多不会就没有低温津贴单独维权,而是在打劳动维权官司时才提及这一问题。“许多劳动者并不清楚低温津贴的标准,以及自己是否有权获得。再者,低温津贴的标准大多为每月200元左右,三个月合计约600元,考虑到对工作的影响,劳动者会选择舍弃低温津贴而保工作。”杨栋说。

  “单位每年都会发棉服、手套,这算低温津贴吗?”在山西省从事电工工作的宰红斌问道。

  沈建峰表示,津贴和物资两者不可相互替代,发放御寒物资是用人单位应当尽到的义务,让劳动者的劳动条件更加安全、舒适,但在改善劳动条件的同时,也要给劳动者必要的补偿,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多管齐下,保障户外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采访中,多名户外劳动者对低温津贴知之甚少,甚至未曾听说过。但记者同时了解到,部分单位通过提高收入来保障劳动者在低温环境下作业享有的权益。

  内蒙古森林预警建设技术员郭向民告诉记者,由于冬季工作条件艰苦,单位在找日结工时,开出的工资是夏季的1.5倍~2倍,最高能达到一天1000元,以此来补贴工人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中上塔作业。

  吉林外卖配送员王文思表示,由于平台提供天气补助,天气越恶劣,他的收入就越高。从11月份起,他每单都有0.5元至0.8元的补助,如果遇上雪天,每单还会有1元天气补助,每个月能拿到上千元补助。

  不过,在不少地方,低温津贴仍是“纸面福利”。对此,沈建峰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层面的制度建设,完善低温津贴的发放条件和标准,倒逼用人单位转变观念。同时,可以通过集体协商,建立低温天气下的津贴制度。

  “现在,不少工会驿站通过完善设备设施、配备物品,不断优化功能,温暖劳动者,这些做法值得大力推广。”沈建峰说。

  杨栋表示,如果劳动者认为低温津贴未得到落实,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由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责令改正,也可以寻求工会帮助。此外,劳动者还可以向市民热线进行投诉,监督低温津贴政策的执行。“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更好地保障户外劳动者的权益,让他们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温暖和关怀。”(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来源:工人日报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