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冬天容易手脚冰凉,原因竟是它!掌握这几招,再也不怕冷得睡不着了

  一到冬天,相信很多女生都会忍不住感慨:“怎么手脚总是这么冷?”

  即便穿上厚袜子、捂着热水袋,依然感受不到“回温”的快乐。这种“冰手冰脚”的窘境,不少人认为是“体寒”或“血气不足”,但其实,这种现象背后有更深层的生理原因。

  比起男性,女性手脚冰冷的情况更为普遍。无论是在家中追剧,还是在办公室打字,稍微静坐一会儿,手指和脚趾就“冷到发僵”,甚至连灵活度都下降了。瑞士巴塞尔大学通过调查 1001 名女性(回复率为 72.3%)和 809 名男性(回复率为 60%)证实了这一点,并且越年轻、BMI 越低这种现象越明显。

  为什么比起男性,女性更容易手脚冰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其中的奥秘。

  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手脚冰冷

  原因有这些

  女性手脚更容易冰冷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而是多种生理机制、心理因素和性别特质的共同作用,或许女生真的有点“天生怕冷”。

  首先,女性的手脚冰冷不适感(TDCE)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女性的平均 TDCE 为 3.72,而男性仅为 2.65(p < 0.001)。这意味着,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比男性更容易感知到手脚冰冷的困扰。

  其次,女性的“供暖系统”也与男性有所不同。研究显示,女性的皮肤温度在静息状态下比男性更低,手脚等末端部位的血液循环较慢,导致温度更容易下降。而这种差异的背后,与“交感神经”有很大关系。交感神经负责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在寒冷或压力刺激下,女性的外周血管更容易收缩,减少了手脚的血液供应,从而感到冰冷。

  说到性别差异就不得不提性激素的影响,雌激素也在这里扮演了重要角色。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波动会直接影响交感神经的活性,尤其是在月经前后,手脚冰冷的感觉会更为明显。

  有趣的是,年轻女性的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手脚冰冷的强度会有所缓解。这是因为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的波动变小,交感神经的“过激反应”也会逐渐减轻。不过,绝经后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可能会再次经历手脚冰冷的困扰,因为体内的激素波动被重新激活,外周血管的收缩反应也会加剧。

  手脚冰冷的问题不仅仅是“冷得更快”,更让人无奈的是“热得更慢”。面对相同的冷环境,男性的手脚温度能较快恢复,而女性的外周血管却在“顽固对抗”,持续的收缩反应使得血流不易恢复到正常水平。即便是用暖手宝加热,女性的手脚依然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感受到温暖。

  除了血管和性激素的影响,女性的身体成分也在“手脚冰冷”这件事上“添了把火”。女性的体脂率虽然高于男性,但这些脂肪大多分布在臀部和大腿,而不是直接作用于手脚等部位。这些位置的脂肪虽然能“储能”,但对“保暖”几乎没有帮助。更低的体重指数(BMI)也意味着女性的瘦体组织更少,生成热量的能力也更弱,手脚自然比男性更容易感到冰冷。

  以上是生理上的差异,而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研究表明,女性在社会化过程中,往往被鼓励表现出“温柔顺从”的形象,而这可能导致情绪压抑的情况更为常见。尤其是“愤怒抑制”,这种情绪上的控制会激活交感神经,使外周血管进一步收缩。也就是说,面对压力、紧张情绪或愤怒情绪时,女性的手脚冰冷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

  所以,如果你也有“手冷脚冷”的烦恼,别觉得是“自己不够健康”,这只是自然规律使然。了解了这些性别差异的秘密后,也许你会对自己的身体多一分理解。

  告别冰手冰脚

  日常保暖 4 个实用小技巧

  想要告别手脚冰冷,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多穿点”,但是了解了前面的原因,除了穿衣服,我们还应该采取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方法。

  1 动一动,激活“热循环”

  运动与血管的功能关系密切。如果长期不运动会导致血管直径变小,收缩功能增强,研究发现,卧床休息 52 天后,股动脉直径减少了 13%~17%。

  直接结果就是让女性本来就不富裕的末梢循环雪上加霜,手脚更加冰凉。而运动可以明显改善血管舒张功能,使动脉管腔扩张,这对应对手脚冰冷都是有利因素。

  2 吃出“温暖感”

  饮食也能助力“暖身”。

  女性在经期由于激素的问题本身就更加容易手脚冰冷,如果还有贫血更是王炸。因此可以适当补充富含铁(如红肉、内脏、菠菜)和维生素 B12(如牛奶、蛋类和动物内脏)的食物缓解贫血。

  同时,很多女性因为害怕长胖,吃的东西很少,无形中减少了食物产生的热量,这也会导致身体不耐冷.因此建议女性朋友均衡饮食,保证每天充足的能量供应,可以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这类食物的产热作用最强。

  3 生活方式调整

  压力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管收缩,从而使手脚变冷。因此,女性朋友要学会释放压力,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和正念练习等压力管理方法来维持更稳定的自主神经状态。

  4 健康监测和医疗干预

  通过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女性手脚发冷属于正常现象,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担心,但是如果出现以下特点,请尽快就医:

  (1)一侧手脚的温度明显低于另一侧,有可能存在严重的血管性疾病,建议到血管外科就诊;

  (2)手部冰冷,伴有疼痛、刺痛、溃疡或皮肤变化,请到皮肤科或者血管外科就诊;

  (3)如果你的手很冷,同时变成白色或蓝色,请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4)如果进入温暖的环境后一段时间,手脚依然没有温暖的迹象,伴随全身怕冷、乏力、体重增加、便秘等症状,请到内分泌科就诊;

  (5)如果手脚冰冷的同时,伴随着发麻、刺痛、手脚乏力,请到神经内科就诊。

  手脚冰冷并不是“体质差”的标志,而是性别差异、生理机制和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一味忍受寒冷,不如从饮食、运动和情绪调节等多个方面入手,给身体一个“温暖的信号”。

  这个冬天,别再靠“多穿点”硬扛,掌握科学的暖手暖脚小技巧,轻松和“冰手冰脚”说再见!

  ※本文为医学相关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体治疗方法或医疗行为,不得替代医院就诊行为。在阅读时仍应结合个人情况,如有需要,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健康专家的意见。

  作者丨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

  审核丨吴昊 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教授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主任

  邢艇 河北迁安市燕山医院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研究员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策划丨王梦如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