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第四届中国电影周的帷幕已经拉开,一场电影的盛宴正在上演。多部中国佳片在异国他乡的银幕上绽放光彩,其中《长津湖》的展映,不仅吸引了无数目光,更激起了国内外观众的热烈讨论。
放映开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影院内回荡,观众全体起立,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这一刻,是对电影艺术的崇高敬意,也是对中伊两国长久友谊的美好赞颂。
虽然《长津湖》原声为中文,但为了跨越语言的障碍,贴心的组织者提供了波斯语和中文的双语字幕,让伊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电影的精髓。伊朗博主孟雅琪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这一感人瞬间,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孟雅琪,一位中文学习者,她用15年的时间精进了自己的中文水平,现在能够用流利的中文向伊朗人民介绍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她也向中国人民展示了伊朗的风土人情。她认为,电影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绝佳窗口。
在她的第四次参加中国电影周的经历中,她注意到电影院里坐满了伊朗的年轻人。他们不是电影行业的专业人士,也不是中文学习者,他们只是单纯地被电影的魅力所吸引。这让她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
《长津湖》在伊朗的上映,不只是一部电影的展示,它是中伊文化交流的生动体现。它告诉我们,尽管语言和文化背景千差万别, 的电影依然能够穿越国界,直击人心。
文化交流的力量是巨大的,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能够连接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长津湖》在伊朗的成功上映,不仅让伊朗观众感受到了中国电影的魅力,也让中国人民看到了文化交流的无限可能。
© 版权声明